认识寒丁,是从认识寒丁的酒量开始的。那天中午,寒丁前来参加笔会,中午一起喝酒,未曾尽兴,寒丁说:“欠我三杯”,相约晚上再喝。未料晚上有其他好友来访,便忽略了与寒丁的酒约。寒丁是个信人,一直等到晚上十二点,才等到与我相见。半夜无菜,只有几个花生米,一砚黑浓墨,一沓白宣纸。于是我和寒丁以墨香为菜,宣纸作证,满饮六杯,终于践行了中午的约定。
从此加深了对寒丁的印象,知道了寒丁是书法界的酒中仙,知道了寒丁是书法界的守诺者,知道了寒丁的“小气”与豁达,知道了寒丁仰望星空的沉思,知道了寒丁交友的实在与坦诚。寒丁原名刘振鸣,为什么叫寒丁呢?令我百思不解。自从与他交往后,我终于有点明白了。他是书画界的思想者,常有“众人皆醉我独醒,众人皆浊我独清”之叹,故起名寒丁。丁者,成年男人也。寒丁,寒风中的成年男子。从这两个字,我读出了他的形单影只,读出了他内心的独立与坚强。
寒丁是贵州省独山县人,独山之独,恰似寒丁之单,冥冥之中自有定数。寒丁幼承家学,成年后师从有“当代李清照”之称的李佳琴女士,后又拜书画界泰斗刘田依为师,在书海艺术中徜徉。寒丁习字和别人不同,别人临帖,是比着葫芦画瓢;寒丁临帖,勤于思考,总是幻想从字中悟出道道来。在他看来,字为文明之灵,里面有着数不清的信息,而书法,则承载着这些信息,是文明的天使。
所以从寒丁的书法中,我们常常读出一种思索,一种灵气,一种阵势。寒丁擅行草,一首首唐诗、宋词写下来,常如大江流水,一气呵成,首尾相连,仿佛一字长蛇阵。或如蟠桃宴前之仙女,翩翩起舞;或如百花园中之花朵,各吐芬芳;或如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;或如诸葛武侯八阵图,布局严谨。其挥洒自如,浑然一体,非有几十年书法功力,不能为也。寒丁善讲道,字中自有春秋在,狼毫激扬小乾坤。
寒丁喜饮酒,犹喜与三两知己饮。或无知己相伴,便晚上独酌,与星月为伴。二三碟小菜,鼻闻着墨香,三两酒下肚,便有扬扬洒洒之意。或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或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,此时天人合一,宇宙中仿佛只有寒丁一人。人既然已经忘我,作品便似浑然天成。间或有泪,不知是喜,不知是悲。
寒丁生于1962年8月,那年是虎年。据说此年出生之人,个性独立,自尊心强,喜欢单独行动,如有聚会喜做大哥。遇到困难越挫越猛,面对目标雄心万丈,面对事业信心满满。寒丁为何叫寒丁,可能跟他属虎也有关系,“独山脚下一寒丁,振聋发聩有薄名,指点江山狼毫笔,苦练卅年始大成”,寒丁成名之后,老幼皆喜其书法,石家庄有一儿童,年方七岁,名叫石锦辉,慕寒丁之名,欲拜寒丁为师。寒丁喜收为徒,有从小打造成材之意。北京有一老者,失聪,且古稀之人,论岁数当为寒丁父辈,却慕寒丁书法之妙,非要拜寒丁为师。此公祖籍湖北,名叫王泽瑞。寒丁亦欣然收之,从头教起,不嫌其长。寒丁认为:只要有不停学习之心,便未年老,七十犹如少年;只要停止学习的脚步,便已暮年,二十恰似古稀,不可教也。
寒丁现任塞上鲁西书画院常务理事兼长沙分院院长,他云游四海,以字交友,以酒促情,青梅煮酒英雄在,书法常赠有缘人。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广东、上海、北京、台湾、福建等全国大多数省市的笔会常会出现寒丁身影。寒丁个子不高,面亦不帅,但每次笔会,常会引人侧目。因其常语出惊人之语,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真是名如其人:其名曰振鸣,故常三年不语,一语惊人也。
与寒丁话别,寒丁说:欠我三杯。于是又有了桂林之约。旁人问吾对寒丁之印象。答:书法界中酒中仙也!是为记。(作者:孙玉良,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,原广州日报特约文化评论员)

孙玉良与寒丁把酒畅谈,相约三杯

寒丁书法:至圣先师

孙玉良与寒丁、钱松青畅谈书道

寒丁在创作

寒丁在创作

寒丁书法欣赏

寒丁书法欣赏

寒丁书法欣赏

寒丁书法欣赏

寒丁书法欣赏